(活动时间:7月8日-11日,史上首次延长至4天)
一、整体销售:官方宣称创新高 但数据存分歧
1.官方战报:创纪录增长
亚马逊宣布为“有史以来最大的购物活动”,会员节省数十亿美元
独立卖家实现“破纪录销售和商品售出数量”
热销类目:电子产品、家居用品、美妆(如Dyson、Apple AirPods、Medicube面膜)及生鲜(全食超市冰品半价)
2.第三方数据:首日遇冷,后期反弹
首日下滑:前4小时销售额同比下滑14%(Momentum Commerce数据),首日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35%
后期逆转:第3日销售额同比激增165%,前3日日均销售为平日的506%
总规模争议:Adobe预测全期销售额或达238亿美元(同比增60%),亚马逊未公布具体GMV
总规模争议:Adobe预测全期销售额或达238亿美元(同比增60%),亚马逊未公布具体GMV
二、平台竞争:多平台分流 价格战白热化
1.外部平台夹击
TikTok美区大促(7.7-7.19)、沃尔玛“6日特卖”、Temu同步开启折扣战
分流影响:家具、电子类目订单同比降幅超10%,消费者比价行为加剧
2.流量争夺成本飙升
站内广告CPC(单次点击成本)上涨30%-50%,部分类目达历史峰值
卖家广告投入增至平日5倍,单量仅翻2倍
三、卖家困境:利润与曝光的双重挤压
1.折扣门槛动态升级
强制折扣力度从20%提升至22%-30%,半小时内多次调价
未达标卖家被踢出促销主会场,BD标识频繁失效
2.卖家群体分化加剧
本土卖家:维持有限折扣,获稳定流量
非本土卖家:折扣提至30%-50%,部分销售额仅为去年同期1/5
3.库存与成本压力
冗余库存通过TikTok引流、亚马逊Outlet清仓专区周转
仓储费高企,批量清货计划回收价仅原售价5%-15%
四、亚马逊应对:策略调整与技术赋能
1.主会场隐藏价格
Deal标签商品首次隐藏价格,削弱比价行为
后台收紧价格审核,卖家陷“降价换曝光”或“保利润弃流量”两难
2.AI工具提升体验
推出下一代AI助手Alexa+、购物助手Rufus及AI购物指南
3.延长活动稀释消费
4天周期分散购买力,首日流量增50%但爆发力减弱
五、后续影响:返校季成为关键战场
大促后70%卖家流量断崖下跌,关键词排名日均降3-5位
卖家转向“返校季”(7月下旬-8月初),书包类目周增长率达12%
站外引流策略(TikTok三级账号架构、Deal阶梯投放)成维稳核心
总结:分化与转型的十字路口
2025年Prime Day揭示电商大促新常态:
1.延长周期稀释爆发力,多平台混战加剧内卷
2.卖家利润空间遭系统性挤压,中小卖家生存压力凸显
3.未来增长依赖返校季承接、跨平台协同(如TikTok引流)及AI精细化运营
4.亚马逊“隐藏价格”实验重塑消费心智的效果待观察